防曬乳怎麼擦才有效?防曬乳到底要不要卸妝?

防曬乳怎麼擦?要怎麼選?台灣夏季炎熱,每天除了高溫以外,強烈的紫外線其實是肌膚老化的元凶之一。防曬乳不僅可以有效降低肌膚曬黑,更重要的,防曬乳可以抵禦肌膚被陽光直接曝曬的機會。這篇文章,就幫您一次解答防曬乳的正確觀念,避免保養做白工,還可能讓毛孔悶住長粉刺!

 

防曬乳怎麼擦才有效?正確觀念先搞懂!

化學性 vs 物理性防曬乳怎麼選?

防曬乳主要分為化學性防曬乳與物理性防曬乳兩種。化學性防曬是透過成分吸收紫外線後轉化為熱能釋放,質地較輕薄、比較好推均勻,適合日常妝前打底。

物理性防曬則以礦物成分(如氧化鋅、二氧化鈦)反射紫外線,對肌膚較溫和,不易產生過敏反應,特別適合敏感肌、痘痘肌或是兒童使用。

選擇防曬乳時,可以依照使用情境與膚質進行調整。像是戶外活動建議選防水型,若為混合性肌膚則可以選擇兼具物理與化學防曬優點的複合型產品。


防曬乳擦幾層才夠?厚薄塗抹有訣竅

防曬乳的效果來自「用量是否足夠」與「塗抹是否均勻」。建議每次使用時,臉部防曬量約為一根小指大小。至於頸部、耳後與髮際邊緣也不能忽略,每一個範圍各以一枚 10 元硬幣大小均勻塗抹。

但其實防曬乳不需要重複塗好幾層,但如果是分區上妝,建議可以分次塗抹並按壓定妝,確保每一處都有均勻覆蓋。


出門前多久擦?流汗、補擦頻率一次看懂

最理想的塗抹時間,是在出門前 15~30 分鐘,讓防曬成分有時間在肌膚上形成防護膜。

若在戶外活動、流汗、玩水,則建議每2小時補擦一次。若不方便使用液態防曬,可改用防曬粉、防曬噴霧或氣墊型防曬產品補妝兼補防曬。


防曬乳要卸妝嗎?專業醫師這樣說

什麼樣的防曬乳「一定要」卸妝?

如果您使用的是:

  • 防水型、防汗型防曬乳
  • 含潤色、校色、妝感類型的防曬乳
  • 標示「長效」、「密著型」的防曬產品

 

那麼卸妝是絕對必要的。這些配方通常含有油脂、矽靈或附著性高的成分,單靠洗面乳難以徹底洗淨。


沒上妝只擦防曬也要卸嗎?會堵毛孔嗎?

只擦防曬乳要卸妝嗎?以結論來說,就算只是上防曬,還是建議要卸妝。雖然只是素顏擦防曬,但大多數防曬產品仍含有油性基底或膜劑結構,若長時間附著在臉上,可能會導致粉刺、毛孔阻塞或皮膚暗沉。日常可選擇溫和型卸妝產品,像是卸妝乳、卸妝凝膠,作為夜間第一步清潔,減少肌膚負擔。


卸妝不徹底會怎樣?粉刺、暗沉可能都找上門

防曬殘留、空氣髒污與皮脂,是粉刺生成的三大元兇。特別是鼻翼、額頭、髮際等區域最容易被忽略,如果清潔不徹底,可能導致:

  • 閉鎖性粉刺
  • 肌膚粗糙卡粉
  • 膚色暗沉與黯淡

 

而且不論化學性或是物理性防曬乳的成分,大多不會被身體自然代謝與吸收,長期留在肌膚上,會悶住肌膚、稱大毛孔。所以也要特別注意:防曬做得好,清潔也要跟得上,保養才會發揮作用。


選對防曬更重要!您應該避開的 3 個迷思

「防曬係數越高越好」其實是錯的?

SPF值愈高,雖代表延長紫外線抵抗時間,但過高的防曬劑量,對肌膚反而是一種負擔,特別是敏感性肌膚容易出現泛紅或悶痘。日常通勤、辦公室生活使用 SPF30~50、PA+++ 就就可以。

然而,台灣夏季炎熱,紫外線動不動就紫爆,如果又是機車、步行通勤的上班族,那夏季防曬等級可以再拉高到 SPF50+、PA++++了。


只擦一次就夠?室內就不用擦?

防曬乳必須定期補擦才能有效保護肌膚,即使待在室內,長時間面對手機、筆電,肌膚仍可能暴露於藍光傷害中,造成膚色暗沉與老化。

除此之外,許多人都以為下雨天、陰天就不用擦防曬,但是紫外線是會穿透雲層的,就算不是晴天,夏季的紫外線仍是非常高,還是建議要擦防曬喔。


曬黑=曬傷?您分得清UVA與UVB嗎?

其實不完全一樣!

  • UVA(長波紫外線):會深入肌膚真皮層,造成曬黑、老化、色素沉澱。
  • UVB(中波紫外線):會讓皮膚紅腫、灼傷,是造成曬傷與脫皮的主因。

 

挑選防曬產品時,UVA和UVB都需要有效抵禦,才能真正對抗紫外線全面威脅。


Triplus校色防曬乳:溫和防曬與潤色兼顧的日常首選

由皮膚專科醫師蔡佳芬監製的 Triplus 校色防曬乳,專為敏感肌、醫美術後設計,結合 SPF 50+ 強效防曬+修色勻亮、不黏膩+低敏溫和配方,一瓶解決防曬與妝前打底問題。

別再小看防曬這一步!懂得選、會使用、確實卸妝,才是真正讓肌膚年輕穩定的關鍵。如果您也常有「擦了防曬還是曬黑」的困擾,不妨回頭檢視這些關鍵細節。
 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